会员动态 | 华工院设计的广东奥体中心升级改造项目进入攻坚阶段
11月3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下称“市执委会”)举行“凝心聚力 全力冲刺”广州赛区场馆改造六十天攻坚动员大会,宣布广州赛区场馆改造已经进入攻坚收尾的冲刺阶段。第十五届全运会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升级改造项目设计总负责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总经理,我会常务副会长罗建河出席大会。
设计总负责人、党委书记、总经理罗建河(第一排右二)出席大会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综合性体育盛会。市执委会始终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落实“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围绕“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的办赛目标,全力推进广州赛区场馆改造。我院与各参建单位全力以赴抢抓11-12月黄金施工期,确保场馆改造项目如期完工,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顺利举办奠定坚实基础。
现场,市执委会场馆建设部和参建单位代表、一线施工工人代表共同宣誓:“我们将全力以赴,大干六十天,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坚决完成任务,十五运广州加油!”
项目概述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以下简称“奥体中心”)是为承办2001年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由省人民政府投资兴建的。奥体中心总规划用地面积100万平方米,由奥林匹克体育场、游泳跳水馆、网球中心、曲棍球场、棒(垒)球场、射击馆、射箭场、马术场及其他配套设施组成,是国内设项最多、功能最全的大型体育中心。其中,主体育场于2001年建成,属于特级体育建筑,总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可容纳8万人。
广东奥体中心建成后成为当时的广州城市名片,被评为“羊城新八景”,成功举办了2001年九运会开幕式和田径比赛;2007年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2010年亚运会田径、游泳、网球等比赛和亚残运会开幕式和田径比赛。另外,还承办了中国巴西国际足球赛、全国跳水锦标赛、FINA冠军游泳系列赛、国际泳联世界跳水系列赛、广州国际网球女子公开赛、“戴维斯杯”网球公开赛等国际、国内高端体育赛事。
设计理念
广东奥体中心的主体育场承办田径赛事,游泳跳水馆承办水球赛事和跳水赛事。本次广东奥体中心改造坚持“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充分考虑场馆赛后利用,在有限的造价经费内根据现状进行适度的改造,提升和活化原有场馆,使场馆面貌焕然一新,彰显国际标准、中国气派、湾区精神、岭南风韵。
奥体中心改造后效果图
本次全运会赛时建筑改造内容有体育场、副场及副馆(新建赛事指挥中心)、游泳跳水馆、室外工程、智慧场馆、无障碍工程、夜景照明、附属场馆立面工程。本次升级改造主要有六大亮点:
一、立面形象提升,彰显湾区文化,旧馆焕发新活力
结合使用功能及需求的提升,设计保留飘带罩棚形成“飘带飞扬”、花瓣状看台形成“木棉盛放”、水平挑檐形成“湾区浪涌”,广场景观形成“珠水婉转”,综合体现了新时代大湾区风貌气韵,并使旧场馆焕发出新活力。
二、人民的体育公园、高质量的城市更新
方案将“兼顾赛时赛后利用”的理念贯彻始终,把中心体育场的二层完全开放,赛时为观众大型疏散平台,赛后为适应岭南气候的开放式全民健身活动空间。室外景观设计大幅提升林下活动空间,增加3.9万平方米绿化面积,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并使其成为广州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三、传承与发扬,新时代新飘带,赛事氛围的营造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在九运会期间的设计首次打破了国内体育场传统圆型的设计观念,采用了分开的飘带造型的独特设计,分东西两片钢屋架,起伏地坐落在21组塔柱上,象征着21世纪第一次全国体育盛会在此召开。
在25年后本次升级改造中,方案对飘带型屋盖进行了整体保留,并在设计理念传承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形象上的优化提升,改造后整个屋盖显得更加整体、更加轻盈飘逸,既像巨龙翱翔半空,又寓意着湾区在新时代的腾飞,反映广东飞扬奋进的新貌。本次改造方案在保留的屋盖造型底部创造性地增加PTFE吊膜的设计,将现状大量裸露的钢结构进行遮蔽,优化观众席视觉效果;同时通过现代泛光投影技术,使飘带屋盖呈现多样化动态光影,令原有场馆树立起“新飘带”的崭新形象。
四、简约不简单,适度翻新,焕发新貌
附属场馆:新建赛事指挥中心,游泳馆、棒垒球馆、曲棍球馆、网球馆、副场等建筑进行了外立面的修缮更新,节约造价、焕发新貌。
五、适应岭南气候的绿色低碳现代体育场馆更新
设计通过去除原二层玻璃幕墙形成通透的架空运动空间、骑楼式风雨环廊、太阳能光伏板、高效机房、太阳能路灯、分级调光LED灯具和海绵城市技术等低碳手段,共同打造主动+被动式节能的适应岭南骑楼的绿色低碳体育场馆。
六、数实交融,新科技赋能旧场馆,打造智慧场馆新典范
包括建设:①基础设施智慧化、②场馆运营智慧化、③全民健身智能化等先进的智慧技术手段,新科技赋能就场馆,打造智慧场馆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