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改造项目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案例诠释

 

写在前面

医院的基建工作是系统性的,精细化管理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工作的加强。通过把管理工作落实到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能够提高医院基建工作的管理水平,更好地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

当下,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根据《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主要发展指标,到 2025 年人均预期寿命要达到78. 93岁,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15%,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 25%,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低至 27%,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超过11.5万亿元。 

精细化管理思想源自美国,是管理学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最先提出,通过对工人的管理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一套合理、有效管理方法。20 世纪50年代,日本的汽车制造行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生产实践当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2号楼3楼整层原本为检验科,医院的整体规划布局中将检验科搬迁至其他院区,3楼整体改造成健康管理中心。

本文通过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21月至20228月实施的健康管理中心改造项目的研究,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以及各个方面的管理,总结医院老旧建筑改造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将来的系统性、全面性的改造提供指导。

 

一、健康管理中心改造项目概述

 

1. 原大楼基本情况 

健康管理中心改造项目位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号楼3楼,原 2 号楼属于框架式结构,总建筑面积约 11 000㎡,共 12 层,主要功能为外科住院楼。2013-2015 年进行改建和扩建,将原大楼改造成为集影像诊断、核医学、检验、住院为一体的综合性大楼,对原结构进行加固,并对 1 层至 3 层进行扩建,扩建后总建筑面积为 18000㎡。3 层原有用途为检验科, 根据医院整体布局规划调整,除了输血科之外整体搬迁,将其余部分(建筑面积约 2 600㎡)改造为健康管理中心。 

 

2. 项目主要目标

健康管理中心项目旨在建成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中心,建成后可为受检者提供高端的就医环境和服务,进行全身各系统重大疾病检出、慢病风险评估、心理健康评估、运动能力评估等专业体检服务,并提供检前问诊、个性化体检项目制定、 检后全过程健康管理等服务。努力打造为地域性领先的健康管理中心。 

 

3. 项目主要内容 

健康管理中心项目无新增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对医院2号楼3楼约2600㎡的原检验科进行装修改造。改造后的功能区主要包括VIP 检查区,VVIP 检查区,共检、功能、放射区域,行政办公区域,餐厅等。本次改造工程涉及到的专业 主要包括装饰装修工程、电气工程、通风空调工程、给排水工程、消防改造工程等。

 

二、本项目改造难点分析

 

1. 设计过程难点

1整体布局及功能设计难点

本项目是对原来的检验科进行改造施工,整体的功能布局全部改变,为满足健康管理中心的使用需求,需要对多种使用功能的区域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还满足医疗卫生系统的规范。原大楼建筑标高比较低,在满足空调通风、防排烟、给排水、强电、消防、智能化各个专业的前提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标高也是设计的难点之一。同时原大楼南侧扩建部分楼板为整体浇筑的框架结构,但是北侧楼板为预制板,整体的承重需要结构工程师进行复核后方可开展设计工作。

2消防系统设计难点

原大楼在2015年竣工之后按照当时的消防规范进行验收,目前已经经历了7年的时间,很多规范已经调整,或者针对不同的系统颁布了新的规范,如何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以满足现行规范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 施工过程难点

1安全环保方面

因涉及到原有建筑改造,原有柱、梁、楼板的承重要求很重要,如何合理设置管线安装方式以及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运输、堆放、拆除老系统过程中工人的安全作业等尤为突出。如何避免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气体、粉尘、噪声、漏水、跳电等情况对大楼其他区域产生影响。

2质量方面

因本项目为改造项目,以装饰施工为主,水、电、暖通、消防、智能化专业同步施工,各个专业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交叉施工的情况,本项目体量虽然小,但是材料种类繁多,而且装饰工程是按照较高标准进行投资建设,且工期紧张,各种工序之间的衔接非常紧凑,质量的控制直接影响到投资和进度控制。

3进度方面

项目工期紧张,从领取施工许可证开始到竣工验收一共7个月时间,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各类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项目包含材料种类繁多,现场无额外的材料堆放场地。工序衔接也非常重要,材料的周转直接影响施工工序,从而影响工期。

 

三、健康管理中心项目精细化管理应用

 

1. 精细化管理目的

健康管理中心项目是改造项目,项目周期短,施工场地狭小,工种比较多,施工过程受医院现有条件限制大。面对诸多不利因素,采用精细化管理,是为了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对普通的工程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形 成兼具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管理模式。

通过采用精细化管理,将项目的制度、人员、场地、时间等各关键因素结合在一起,实现优化组合,从而实现提高建设工程管理效率,加快建设工程实施进度,节省建设工程支出成本,提高建设工程施工工程量,确保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从整体上实现建设工程的管理目标。

 

2. 精细化管理措施

1培养精细化管理意识

在健康管理中心项目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培养精细化管理意识,使各参建方工作人员能够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并能将其落实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其次是确保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能将精细化管理意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科学规划工程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不断学习精细化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理念,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责任意识,根据具体实施情况不断优化管理流程。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在健康管理中心项目实施过程中,基建办自身建立健全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制定科学严谨的管理方案,加强对项目影响因素的分析,针对现场的质量、安全、进度实施严格、规范化的管理。其他参建单位也制定相关的精细化管理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权责和行为,以实现提升工程管理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3制定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项目设计阶段精细化管理

项目前期设计阶段,从医院档案室查询原大楼的建筑、结构、机电等各专业的竣工图纸,进行仔细审阅;咨询医院后勤等职能部门,对大楼竣工后的运行及修改调整情况进行充分摸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3层结构现状进行检测,掌握最新的结构状况。

消防设计方面,组织专家对消防方案进行论证,在大楼现有的状况下设计最优化消防方案,降低项目实施风险,保障消防安全。在充分掌握大楼现有结构数据、结合楼上及楼下科室特征,进行健康管理中心建筑布局设计。设计院提供初步设计方案之后,和使用科室进行充分沟通,按照科室建议进行方案调整优化。

 

项目施工阶段精细化管理

降低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拆除原有装饰以及机电管线之前,制定详细且切实可行的拆除方案,对拆除方式、拆除工序、建筑垃圾清运路径及堆放场地、拆除过程中噪声及粉尘控制做出详尽的安排。因原大楼结构面之上有找平层,如果铺设地砖,必须将其破除,为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对大楼其他楼层的影响,在不增加投资及工期的前提下,选择环保的亚麻地板作为饰面层。

 

保障施工过程中周边科室的正常运转

输血科的空调、 通风、强电、弱电、消防、给排水等系统和原有大楼系统是一体的,为保障输血科的正常运行,制定切换方案,将输血科的各个系统独立隔离出来。2楼为医院核医学科,科内有大量的精密仪器,为防止施工过程中渗水的情况,采取措施加强监控,在3楼对应的位置做好标记,给排水管的施工做好楼板缝隙防漏封堵,以及新老管道的对接检查等。

 

充分考虑原大楼实际情况

考虑到原大楼的结构有部分区域是采用预制板,机电管线不能采用锚栓固定于顶板上,故采用角钢固定于梁上,制作转换层供机电管线安装,降低楼板的受力。

 

不影响医院正常交通运行

因医院交通运行情况比较特殊,施工材料尽量安排在夜间卸货及运输,避免白天对医院交通产生影响。能够在场地外加工的设施材料,尽量加工之后再运输至工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噪声、粉尘对大楼其他科室的影响。

 

项目其他方面精细化管理

成本精细化管理

严格审批项目招标及竞争性谈判计划,通过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经验丰富的招标代理公司,组织实施各个环节的招标及 竞争性谈判工作,通过充分市场调研及询价,确定合理的招标控制价或竞争性谈判控制价。

健康管理中心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科学合理安排资金计划,严格管控项目成本。同时,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采用医院的 e-cology 协同办公系统进行资金审批,采取计量支付管理,及时掌握计量的进度。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合理安排现场各类资源,避免现场出现工序混乱、材料浪费、进度滞后的情况,提高成本管理效率。

 

合同精细化管理

按照规定严格合同法律性审核流程,细化合同条款,规范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明确付款额度及 时间节点。

 

四、结 论

本文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分析了健康管理中心项目所存在的难点,同时有针对性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各个方面。结合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实践,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通过对健康管理中心项目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各个参建单位之间的沟通、配合和协调更加紧密和顺畅,提升了管理效率。将工程建设目标和管理责任具体化,规范了工作流程。进一步提升了工程资源运用效率,节省了总投资。对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管理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对周围环境及医院运行的影响降到了最低,提高了风险管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