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广州“48全文发布

 

3月3日上午,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若干措施》,提出48条措施。

经测算,“48条”最多可为企业减负超830亿元;通过建立市应急转贷机制和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可再为企业增加流动资金1300亿元。
《若干措施》一是立足近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二是着眼全年及未来发展,从供需两端入手,加力扩内需稳外需,进一步巩固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强劲发展势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和城市治理体系,率先塑造全方位、立体式、一体化的引智引技引资新高地,确保全年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提升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
除了针对疫情期间的一系列暖企措施,
还有针对性地发布了一系列重磅政策。

 

 

重点

 

 

加大项目建设和补短板投资力度

推动重点项目全面复工开工。抓紧开展重点项目“攻城拔寨”行动,完善市领导对口联系重大项目机制。建立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的重点项目复工开工工作专班,协助项目单位解决防控措施落实、用工不足、材料紧缺和价格上行等问题。对“攻城拔寨”重点项目1月31日至2月9日延期复工增加的资金成本,按照项目(财政投资项目除外)一季度实际完成投资额和基准贷款利率,给予业主单位10天贷款贴息。狠抓在建项目复工,确保3月底前全部复工。全力推动新项目开工,力争一季度新开工项目超过100个、5月底超过200个,7月底前全部开工。
谋划推进一批补短板项目建设。在年度“攻城拔寨”重点项目基础上,完善重大项目策划生成机制,研究设立专项经费,围绕医疗卫生、物资保障、环境建设、交通物流等短板领域,再策划和储备一批重大平台、项目,力争纳入国家和省重大规划和项目计划。
加大引智引技引资力度。全面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市财政局、广州市税务局牵头)支持在我市就业且符合条件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外籍高级管理人员、创新创业团队的外籍成员、外籍技术人才办理2—5年居留许可或永久居留许可,凭相关证明文件可申请2—5年多次入境有效的工作签证。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提振汽车消费,提出2020年3月至12月底,按照鼓励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原则,在使用环节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每车1万元综合性补贴。
开展文化旅游业复苏行动。对经营规范、信誉良好的旅行社,暂时退还80%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对疫情结束后重大文化旅游活动、专场惠民演出和新兴文化旅游消费给予资金支持,组织“广州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发放“广州文旅惠民券”。

 

切实稳定对外贸易

加大外贸企业支持力度。出台我市重点境外展会目录,对参加目录内展会及省、市境外重点经贸活动的企业,按其实际发生的展位费、特装费、人员费用(机票、住宿)给予最高50%的资金补助,每家企业参加同一展会最高资助10万元。

 

狠抓重点产业发展

对产业发展,提出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高地。全力实施《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落地实施。
加强物流和供应链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物流枢纽和产业园区布局,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加快南沙港物流枢纽、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广州国际物流产业枢纽)等项目建设,充分考虑应急保障需要,提升突发情况下城市客货运快速集散转运能力。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优化商服类项目建设和销售管理,商服类项目未完成规划报建手续的不再限定最小分割单元;商服类项目不再限定销售对象,已确权登记的不再限定转让对象。优化完善商品房预售款监管,允许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凭商业银行现金保函,申请划拨商品房预售款专用账户资金。
提高农业保障能力。把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列入“抗疫复工”重点支持单位。下达市级财政补助资金1.35亿元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将种粮大户补贴标准从平均每亩50元提高至300元。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若干措施》提出,建立开办企业快速服务机制。支持引导疫情期间产生的新经济形态设立法人实体。在全市范围内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4枚印章(企业公章、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合同专用章)。简化企业开办流程,线上建立广州“开办企业一网通”服务平台,线下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置开办企业服务专窗,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新办企业全流程“一表申报、一个环节、最快半天办结”。

 

优化了涉企政务服务

出台深化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具体举措,为办事创业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智慧的政务服务。大力推广运用电子证照、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电子签章等技术,提高各类政务服务事项的“网办率”。进驻市、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事项实现100%双向快递服务,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发挥12345热线作用,提供各类审批服务的“零到场”办理指引。

 

构建全力保障的治理体系

建设医疗卫生高地。提升医疗中心功能,继续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市第八人民医院新址二期、三期及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等项目建设。
健全物资储备机制。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科学制定物资储备规划,完善紧缺急需物资储备清单目录和管理制度,及时优化调整战略储备物资的品种、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科学测算物资需求规模,加强物资仓储设施布局和物资储备中心建设,建立物资生产、供应、运输、储存一体化网络。
完善应急生产体系。完善战略物资生产力布局,加强全产业链配置,建立应急生产企业库,推动相关企业结合战略物资储备清单,加强技术研发、生产准备和原材料储备,提升快速转产应急物资能力。

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大脑”顶层设计,谋划推进城市大数据平台、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项目建设。